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美激进加息究竟能不能遏通胀?效果或不及预期!

美激进加息究竟能不能遏通胀?效果或不及预期

时间:2025-07-09 12:59:54 来源:郁郁不乐网 作者:探索 阅读:614次

转自:经济日报

上周,美激美联储再度宣布大幅度加息,进加竟释放出美国宁愿冒经济衰退风险也要遏制通胀的息究信号。不过,不能不及美持续激进加息,遏通在掀动全球范围加息潮、胀效放大世界经济衰退风险的果或同时,能否遏制自身通胀依然存疑。预期

9月21日,美激美联储在结束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进加竟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75个基点到3%至3.25%之间。息究这是不能不及美联储今年第五次加息,也是遏通6月份以来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会后重申了其8月下旬宣示的胀效鹰派立场,称为了把高通胀降至目标水平,果或美国经济将经历一段低于趋势水平的增长时期,劳动力市场也会走软,“这是需要承担的痛苦”。同时,美联储官员对今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已由6月份预测的3.4%大幅升高至4.4%,对明年年底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中值达4.6%。

今年以来,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并不断释放政策收紧信号,带动世界各国跟进收缩货币政策。此次美联储加息决议在全球范围内掀动新一轮全球央行加息潮。

继美联储之后,9月22日,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从1.75%上调至2.25%,这是去年12月份以来英国央行第七次加息。此后,瑞士、挪威、南非、卡塔尔、菲律宾、约旦、印尼等国央行先后宣布提升利率。也有为数不多的例外,如土耳其央行将基准利率从13%下调至12%,而日本央行则坚持将短期利率维持在-0.1%的水平,并通过购买长期国债,使长期利率维持在零左右。

历史上,全球央行以如此规模同步加息应对通胀并不多见。9月15日,世界银行曾发布研究报告称,全球央行今年一直在以过去50年未曾见过的同步程度加息,该趋势可能会持续到明年。有分析认为,要将通胀降至目标水平,各国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平均再提高2个百分点。在此情况下,如果叠加金融市场压力,2023年全球GDP增长率将放缓至0.5%,按人均计算则萎缩0.4%。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急剧放缓,更多国家陷入衰退。

今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加息叠加地缘冲突等因素,不断推高美元指数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令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承压,输入性通胀高企,正在全球许多地区引发新一轮货币大幅贬值、通胀率飙升的悲剧。非洲、拉美等广大不发达地区和新兴市场国家本币加速贬值,债务违约风险已经或者即将发生。牛津经济研究院有关人士称,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处于经济危机的临界点,“美元如果进一步升值,将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美联储加息打着遏制通胀的“旗号”,然而部分研究和数据表明,美联储的政策对通胀的遏制效果似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大。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美国当局通过超宽松政策人为放大需求,不料却引发美国供给侧的诸多问题,从制造业衰落、基础设施老化、劳动力素质退化乃至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等矛盾集中爆发,到破坏全球贸易规则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重构的冲击;从劳动力供应在补贴和疫情后遗症的双重作用下变得极为短缺,再到挑动乌克兰危机引起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震荡,这些因素叠加构成推升美国通胀的“动力”。不久前公布的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颇能说明问题。8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8.3%,较6月份的9.1%、7月份的8.5%已有明显回落,但数据公布后一度引起市场恐慌。其中原因,一是通胀数据回落有基数效应,而非实际水平下降;二是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8月份核心CPI环比上涨0.6%,涨幅较7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3%,涨幅较7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有分析指出,这表明供给端对美联储激进加息举措并不敏感,以此控制通胀的效果不及预期。美国当局试图用货币政策工具去解决供给侧问题,或许这种做法和意图本身就有问题。

(责任编辑:知识)

相关内容
  • 跳出保理看保理,中银协发布报告就保理业务发展提出两大建议
  • 公司名称如何变更?需了解哪些事项?
  • 泳儿「等待。」巡回音乐会中山站开唱 演绎多首经典歌曲共度音乐时光
  • 致自己最简单励志的高考文案
  • 书记带人专家授课企业带岗,126万毕业生BOSS直聘寻秋招机遇
  • 假如我是校长作文600字
  • 心累的句子说说心情:十受挫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青春是
  • 幼儿园教育座右铭
推荐内容
  • 提高国企市场影响力 完善契合国企特点的估值方法 博时央企创新驱动ETF现投资良机
  • 移民了,却继续用中国身份赚中国人的钱
  • 童年趣事作文450字
  • 梦见老公打死一条大蛇
  • 蒂森克虏伯田昊:氢能助力能源、工业绿色发展 数字化平台联通绿氢上下游协同降碳
  • 豫章刘小石见示登岱诸作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