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本金延期偿还!来看4部门最新通知!

国家助学贷款免息、本金延期偿还!来看4部门最新通知

时间:2025-07-07 14:05:25 来源:郁郁不乐网 作者:百科 阅读:462次

财政部、助学知教育部、贷款人民银行、免息门最银保监会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免息及本金延期偿还工作的本金通知》,先跟教育小微来看要点:

通知明确——

对2022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延期贷款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予以免除,参照国家助学贷款贴息政策,偿还免除的看部利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别承担。

对2022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新通贷款学生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经贷款学生自主申请,助学知可延期1年偿还,贷款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免息门最风险分类暂不下调。本金

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应按照调整后的延期贷款安排报送征信信息,已经报送的偿还应当予以调整。贷款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看部,经贷款承办银行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应当予以调整。

本次免除利息和本金延期偿还的对象有哪些?免除利息的范围如何确定?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一起来看解读——

惠及对象

本次免除利息和本金延期偿还的对象是2022年及以前年度毕业的、在2022年内应偿还本金或利息的贷款学生。

《通知》印发前已经结清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不在此次政策资助范围内。

本次措施的出台,预计减免利息20多亿元、可申请延期偿还本金50多亿元,有助于缓解贷款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帮助学生维护个人信用记录,促进其顺利就业,惠及400多万高校毕业生。

免除利息的范围

本次免除的是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贷款学生不需申请,由承办银行直接办理。

对于2022年新毕业的贷款学生,因在校期间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免除的是自毕业进入还款期后,在2022年年内个人应付的利息。

对于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免除的是2022年内应付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以及以前年度的逾期贷款在2022年内产生的罚息。

对于以前年度毕业的贷款学生在《通知》印发前已经偿还的2022年利息,应予以免除,分为两种情况处理。一是若承办银行未进行扣款操作,则相应资金不再扣款,贷款学生自行使用。二是若承办银行已完成扣款操作,则由承办银行将已扣收的应免除利息退回个人账户。

关于延期偿还

2022年内应偿还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可申请延期1年偿还:

处于还本宽限期的贷款学生,因2022年不需偿还贷款本金,故不适用延期偿还贷款本金政策,贷款期限不变。

处于贷款偿还期的贷款学生,经本人自主申请,可延期1年偿还2022年贷款本金,延期贷款不计罚息和复利,最长贷款期限政策不变。本人未提交申请的,默认按原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金。

在《通知》印发前,贷款学生已部分偿还或全部偿还的本金,不可再申请延期偿还。

目前,承办银行的相关申请渠道正在开通过程中,开通后将及时告知贷款学生,请贷款学生关注相关信息。

关于逾期贷款

“贷款学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经贷款承办银行认定,相关逾期贷款可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应当予以调整。”

上述规定适用于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至2022年年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未能及时还款的贷款学生。具体操作程序为:贷款学生因受疫情影响原因,如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或隔离、防疫需要隔离或观察、参加疫情防控、受疫情影响无收入来源等,未能及时还款的,可向承办银行提出申请,并按承办银行规定提交个人承诺等相关证明材料;承办银行履行相应审核程序后,对相关逾期贷款不作逾期记录报送。已经报送的逾期记录符合本《通知》规定的,经承办银行审核后按相关程序予以调整。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 经济学家巴曙松:新市民的融入过程能够反哺和推动金融业发展
  • 倒下的易趣网,精明的邵亦波
  • 周六福三度IPO:怒告前代言人蔡少芬 “卖商标”模式暗藏舞弊风险?
  • 二舅安安静静生活在小山村里,是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尾
  • 旷视与金蝶双因素身份管理方案共促企业管理系统身份安全
  • 又一起,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感到震惊
  • 宝能系大溃败!钜盛华去年巨亏115亿,姚振华或丢核心平台控制权
  • 国家能源局:我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
推荐内容
  • 12月16日上映,《阿凡达2》来了,影院沸腾!
  • 扎克伯格谈与苹果的元宇宙竞争:将决定互联网发展方向!生态开放VS封闭的较量,谁将胜出?
  • 教育部提醒:警惕“野鸡大学”招生诈骗陷阱
  • 国家能源局:清洁能源消费已占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
  • 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国寿、人保、太平、泰康及国民养老入选
  • 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何以遭遇“至暗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