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解密达科为核酸检测相关业务!

解密达科为核酸检测相关业务

时间:2025-07-06 14:10:40 来源:郁郁不乐网 作者:知识 阅读:640次

转自:中国网财经

近日,解密深圳市达科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达科为”“公司”)在网络上成为热点,达科“核酸检测业务”成为大家关注的为核务热点,那具体是酸检怎么回事呢?

深耕科研服务,创新研发突破国外病理品牌垄断

达科为是测相家1999年11月成立的公司,到现在有20多年了,关业主要从事科研试剂及仪器的解密代理销售和病理诊断设备的自主生产。

从公开信息来看,达科达科为成立之初以代理国外品牌科研试剂、为核务科研仪器起步。酸检后来,测相随着市场的关业拓展和客户的增加,业务规模不断扩大,解密在生命科学研究服务领域的达科专业能力及技术经验积累不断提升。2006年公司开始建立了自主产品研发团队,为核务并分别于2011年成立生物试剂研发子公司,于2016年成立医疗设备子公司发展自产产品。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拥有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且创立自主试剂品牌“达优”和“Biosci”。目前形成了代理品牌丰富、自产试剂及自产病理设备快速发展的业务格局,包括代理国外品牌100多家、代理产品品类上百万种,自产试剂产品子公司达科为生物工程于2021年被国家工信部评选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自产设备产品打破了我国公立医院病理科、第三方检测机构组织病理设备长期被国外进口品牌垄断的局面,实现组织病理设备高端进口产品的国产替代,多个产品入选了国家《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

达科为“病毒保存试剂”的前世今生

那“核酸检测业务”相关的 “病毒保存试剂”业务是怎么来的呢?

从公司招股书来看,公司之前积累了细胞分离培养相关技术,并以细胞学研究及细胞治疗为主要目标市场,重点发展DC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淋巴细胞无血清培养基以及相对应的培养试剂类产品,构成了病毒保存试剂业务的技术和产品基础。原来,病毒保存试剂业务也是沿着公司自主科研试剂的研发路径,以试剂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开发。

2020年初,面对全球疫情,达科为开始进行病毒保存试剂类产品的深度开发,公司产品首先通过了美国FDA授权,并在美国市场批量销售,成为当时国内企业中为数不多获得美国FDA授权的同类厂商之一。2020年至今,公司病毒保存试剂产品陆续获得了欧盟CE认证、荷兰CIBG认证等,销售到罗马利亚、菲律宾、智利、法国、马来西亚、沙特、突尼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也算支持了世界范围内的疫情防控。

根据公司的说明,2022年初随着深圳爆发本地疫情,国内病毒保存试剂类产品供应存在极大缺口,达科为响应政府号召,调整产品市场方向,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国内市场相关产品需求。

从相关财务数据来看,2020年和2021年公司病毒保存试剂产品销售金额5,260.37万元和4,827.88万元,主要销往美国、罗马尼亚等海外市场,产品毛利率分别为63.93%、43.34%。2022年上半年公司产品销售收入4,190.23万元,主要销往国内第三方核酸检测实验室,销售毛利率为16.30%,同时公司表示该类业务回款正常,应收账款占比较低。

看来国内市场的钱没那么好挣。

“病毒保存试剂业务”对公司影响几何

病毒保存试剂产品对公司的影响到底多大的,其实交易所早在反馈问询的时候就问清楚了。

从相关财务数据来看,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3,354.21万元、60,376.34万元、83,563.40万元和47,382.03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8.83%;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382.96万元、8,133.45万元、10,351.25万元和4,779.23万元,2020年及2021年增长率分别为488.12%、27.27%。

剔除病毒保存试剂业务收入后,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收入分别为43,354.21万元、55,115.97万元、78,735.51万元和43,191.80万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34.76%;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379.72万元、6,943.88万元、9,683.60万元和4,596.87万元,2020年和2021年增长率分别为403.28%、39.46%。

这么来看,病毒保存试剂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影响确实不大。

此外,媒体关注的“00后股东”实际是创始人的孩子。吴映洁是董事长吴庆军的独生女儿;何政龙,是副总经理何俊峰的独生子。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并未禁止未成年人入股,该情况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体现了父辈对子女成才的期待和苦心,且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和控制权稳定性,只不过现在“90后”“00后”的代际划分让“00后”股东身份格外引起关注。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邬贺铨院士:工业5G应用技术仍需改进 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考虑直接“上云”
  • 包钢股份再抛与北方稀土精矿交易价格,较原方案下调5%,双方称:是共赢的选择
  • 华润啤酒123亿控股金沙酒业背后:前者盈利能力差强人意,连续三年规模原地踏步
  • 央行开展24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财说 |高瓴失去耐心?良品铺子遭遇清仓式减持
  • 纽脉医疗二次递表港交所,2021年亏损近5亿元
  • 生态环境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 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 增加客运航班!首都机场周日起正式执行冬航季航班计划
推荐内容
  • 国家疾控局:各地重点对随意封校停课、随意静默管理等问题开展整治
  • 特斯拉调价能否引出新一轮降价潮? 这些公司面临的压力最大
  • 沙特警告不要耗尽备用石油产能,暗讽美国操纵市场
  • 奔驰也要退出?
  • 反复鸽!法拉第未来再次推迟交付,第三季亏超1亿美元
  • 深圳第四批集中供地即将开启 7宗地总起始价超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