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多维发展 光威复材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88%!

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多维发展 光威复材2022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2.88%

时间:2025-07-09 11:05:06 来源:郁郁不乐网 作者:热点 阅读:944次

炒股就看,碳纤权威,维下维发威复专业,游应用领域多及时,展光全面,材年长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净利

来源:证券日报

1月12日,润同披露2022年度业绩快报,比增公告显示,碳纤报告期内,维下维发威复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18亿元,游应用领域多同比下降3.41%,展光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材年长净利润9.32亿元,同比增长22.88%,净利经营业绩实现稳定增长,润同整体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谈及碳纤维行业的发展前景,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双碳”目标下,能源和工业两大主要碳排放领域对新材料具有巨大需求,碳纤维在风电、光伏、氢能、核能装备及工业轻量化等领域应用广泛,行业前景广阔。

采访中,多家机构表示,作为国内少有的碳纤维全产业链布局企业,光威复材军民业务双轮驱动,特别是非定型纤维产品种类持续丰富、产能持续扩张,增长有望加速。

碳纤维产品种类持续丰富

对比业绩快报中光威复材各个板块2022年度的收入变化可以看到,报告期内,光威复材能源新材料板块受第四季度海外客户调整订单影响,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同比下降18.12%;通用新材料板块受上年同期风电预浸料阶段性订单影响,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同比下降16.6%;复合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0.81亿元,同比下降16.08%。

而营收占比最大的拓展纤维板块,也受到了2021年下半年以来,军品量产定型碳纤维产品先后两次降价的影响。不过,根据业绩快报,该板块2022年度却实现销售收入13.94亿元,同比增长9.27%。整体来看,克服了量产定型碳纤维降价、疫情和海外客户调整碳梁订单对公司收入造成的影响,光威复材2022年度仍实现同比增长22.88%,保持稳健增长。

光威复材董秘王颖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背后主要原因是在多年的研发、创新下,公司非定型碳纤维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并在扩产中持续放量,多款新产品持续贡献业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定型碳纤维产品降价带来的影响,也助力公司不断扩宽、加深“护城河”。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光威复材子公司威海拓展十六年磨一剑的CCF700G碳纤维通过装机评审,使公司成为现有航空装备全系列的碳纤维供应商,该产品已在2022年第四季度开始有订单和交付。分析认为,随着对应机型放量,该产品有望成为公司军品业务的新增长点。另据研报,光威复材的T800H碳纤维于报告期内进入验收阶段,已有批量供货并贡献收入;T700G/T800H千吨级改造线已完成建设,正在进行等同性验证工作。

民品方面,T700S/T800S碳纤维持续放量,该产品聚焦于压力容器、建筑工程、热场、工业制造等细分赛道。据了解,公司在内蒙古包头规划建设年产1万吨碳纤维项目,其中一期年产4000吨工程受疫情影响投产日期一再推迟,随着疫情管控放开,预计一期项目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有分析指出,未来随着包头一期、二期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会持续对公司业绩形成贡献,扩大未来成长空间。

有券商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此前军品定型碳纤维的降价影响已基本消除,对于光威复材来说,再加上民品碳纤维业务规模的扩大、其他非定型碳纤维产品逐步量产,公司成长性被持续看好。

下游应用领域多维渗透

近年来,国内碳纤维行业快速发展,尤其在下游光伏、风电等行业带动下,相关企业盈利向好。同时,国内碳纤维企业多在扩产上下功夫,包括、光威复材、、、、等企业,都在加速推进碳纤维产线建设。

有机构研报预计,国内碳纤维产能在2021年至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7.4%。其中,德邦证券近期研报认为,2023年碳纤维国产替代将持续加速,分析师闫广亦表示,风电作为目前碳纤维下游主要需求来源,2022年风电招标超预期或为2023年风电装机提供有效支撑。

分析指出,碳纤维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许多行业皆有渗透,近年来以风电、光伏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正在经历或具备爆发式增长的前景。张孝荣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碳’目标更是激发了碳纤维广阔的市场需求,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较晚,技术水平较低,国产替代有很大发展空间。”

对于碳纤维行业发展,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多维发展与渗透率的提升,碳纤维中长期维度供需缺口料将持续存在;行业竞争角度来看,光伏、储氢瓶、民用航空航天等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和军用碳纤维领域竞争格局良好。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实战“保交楼”河南推动694个楼盘复工
  • 国防军工板块资金净流入居前 沪股通净流出约30亿元
  • 后补贴时代新能源车产业需“再创业”
  • 招银国际:予Vesync买入评级 目标价6.23港元
  • 曹县回应货车防疫加码致蔬菜滞销:帮菜农打时间差卖菜 曹县称无涉疫风险货车拉菜不隔离
  • 富国银行:特斯拉需要新催化剂 上调目标价至190美元
  • 涉嫌拖欠增值税8.7亿欧元 意大利检方调查脸书母公司Meta
  • 长城汽车2月24日斥资约3.86亿港元回购3350万股
推荐内容
  • 工信部叶猛:工业软件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变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打造新材料平台型企业
  • 6项目入选“2022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 上海市消保委:互联网保险产品存“低进高出”结构性问题
  • 青少年蓝皮书发布,看视频位居未成年人网络使用行为榜首
  • 美股疫苗股走低 Vir Biotech跌近10%